蘋果“糖心”是怎樣形成的?
時間:2018-01-10 10:12 來源:博源集團
分享:
近年來,在國內(nèi)的水果市場,“糖心”蘋果非常流行,成為水果市場的新寵。糖心蘋果果肉細(xì)膩、果核為半透明狀,果味非常濃郁,價格比普通蘋果高一倍。那么“糖心蘋果”到底為什么有“糖心”?是不是比其他蘋果更好呢?
其實,“糖心蘋果”這個名字很早就有,是對由蘋果水心病造成的果實內(nèi)部變化后的通俗叫法,在我國大部分蘋果產(chǎn)區(qū)都有發(fā)生。蘋果水心病是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,發(fā)生這種病害的蘋果剖開后,在果實中心及其附近形成半透明狀硬塊,其顏色較深,形狀像切開的菠蘿成散射狀,如果果心部位病變輕微,內(nèi)部糖分高度集中,果心部位吃起來比其他部位要甜,看上去也像糖化一般,因此人們形象地稱其為“糖心”。
“糖心”雖然是蘋果果實的一種生理性病害,但是,對于消費者而言,在“糖心”未發(fā)生褐變腐敗之前,食用這類蘋果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,相反“糖心”部分還能增加蘋果的口感,這也是眾多消費者喜愛的原因。
但這類果實也有明顯的缺點,研究表明,在“糖心”蘋果果實發(fā)育中后期,由于受到光照、晝夜溫度、水肥及土壤等環(huán)境影響,果實內(nèi)部鈣素缺失后,果實中的山梨糖醇、鈣素和氮素含量間的平衡被打破,造成糖分在果實中心部位積累,在“糖心”形成的同時,也造成了果實糖分分布不均。在整個果實糖分積累總量一定的情況下,“糖心”的發(fā)生反而降低了果肉其他部分糖分的積累,可能會影響果實整體的品質(zhì)。